微信
顶部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体能训练与恢复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简介 > 正文

体能训练与恢复实验教学中心

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计划书

发布时间:2015-08-19 23:46      阅读次数:

【收藏】 【打印】 
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

建 设 计 划书

 

 

 

 

 

 

 

 

 

 

 

 

学校名称:  山东体育学院 (公章)

校    长:              (签名)

报告日期: 2013 年 1 月 31    日

 

 


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简要)

 

掌握在3000字左右,分以下几个方面陈述:

一、学科专业基础

山东体育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体育院校,始建于1958年,1983年和2003年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学士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5年6月和10月,先后获全国首批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资格和体育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目前,学院各类全日制在校生8042人,其中研究生253人,本科生6654人,专科生100人,中专生1035人。除此以外,还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50名、函授生182名。目前,学院拥有济南新校区(济南市世纪大道10600号)和日照校区(日照市山东路685号)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06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5.50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9.14万平方米。拥有室内体育馆34个,室外训练场37块,其中投资额超过千万的有标准50米游泳馆1个、田径场1个、大型综合训练馆5个;拥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2个,人工草皮足球场3个,室外网球、篮球、排球场28个。全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53万元。图书馆建有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外文图书65.66万册,中外文期刊666种,电子图书16万册。建有21个体育及相关学科的实验室,99个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坚持依托优势学科,打造特色学科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时增设新的学科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改善教学条件,扶持新办学科专业;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突出技能提高。目前学院本科教育共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19个专业(已招生16个),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管理学5大学科门类,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体育学科专业为主体,相关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学科专业定位

山东体育学院是山东省体育人才培养、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社会服务的核心基地和体育信息文献资料中心;学科专业体系以体育学科专业为主体,相关学科专业协调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突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体育人才。

三、学科专业发展目标

(一)学科专业体系。“十二五”期间以体育学硕士一级学科和体育学类专业为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主线,促进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力争新增1-2个省级重点学科,新上3-5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点增加到5-6个,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点增加到3-4个。

(二)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有较高学术声望、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的拔尖人才,重点引进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以及优势学科的急需人才,引进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快制定人才加速培养计划,整体把握和推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通过3-5年的培养,把学院30―40岁这个年龄段中具有前途、潜力的人员培养成为学术骨干。本着按需培养、专业对口,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原则,鼓励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

(三)课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30门左右院级重点课程和20门左右院级精品课程,力争再建成8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进一步提高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和课程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尽快形成学科特色。

(四)科研工作。重点建设国内一流的“科训结合型”科研基地。以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申报为重点,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承接2-3项国家级课题,力争主持15-20项省部级课题;大幅度提高横向科研费在科研投入中的比例,争取科研经费总数突破500万元。力争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左右。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将我院建设成国家体育总局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加大投入,完善措施,确保完成任务,并力争获得省级和国家级优秀成果奖。

四、学科专业基本结构体系设计

学院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体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提出了专业布局的主要思路:“以体育学科为主,以体育相关学科为辅,不断完善体育学与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结构的发展方向以体育为主,逐步向多层次、多规格,体、理、文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按照发展规划,学院优先发展体育学所属的本科专业。积极拓展与体育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使学院从专业结构相对单一的高等体育院校,发展成一所专业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多科性体育院校。

目前学院本科教育共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16个已招生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管理学5大学科门类,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体育学科专业为主体,相关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五、学科专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管理体系。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学院加强了对学科专业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工作,成立以院长为核心的学科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人事、科研、系部负责人等,负责制定学校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建设高效精干的管理干部队伍,健全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大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

(二)加大投入,重点扶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设立教师培养专项基金,确保教师队伍素质的稳定提高。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丰富学习资源,强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重点扶持,力求资金配套,保障学科专业建设良性发展。完善体育场馆管理,提高图书馆图书保有量,保障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引进人才,建设团队。学术带头人数量不足、水平不高是制约我院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2012年学院召开人才和科研工作会议,合理制定教师、教练员和专职科研人员选聘计划,加大引进力度,完善政策措施。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不断优化我院师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不断提升我院的学术竞争力、竞技体育和科学研究实力。进一步开展重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和选拔工作,完善教学成果奖励机制,逐步完善学院专项奖励基金。各学科应按照自己学科的规划目标作好学术梯队的结构调整与人员配备工作,使学科梯队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四)加强实验室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严格按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我院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创建省内一流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良好条件。按照“高标准、高水平、高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院内网络工程建设,保证网络建设质量,提高网络运行速度,确保学院无网络盲区。加快办公自动化建设,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骨干学科情况

 

分学科名称、基础、功能、作用、发展方向等方面陈述

分学科名称: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

学科基础:

一、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是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三个专业的重要支撑学科,是山东体育学院的核心骨干学科。所支撑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是学院1979年复建后就开设的老专业。

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通过修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模块,改革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实现一专多能的目标。在加强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生节”、“艺术节”、“志愿者服务”和“体育赛事实践服务”等一系列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该专业的学生1997、1999、2005年先后三次参加全国和全省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其中2005年获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一等奖,基础理论知识二等奖。

运动训练专业依托运动人体科学学科、高水平训练科研人员和先进的训练实验条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成效明显。近三年来,该专业共获得山东省教改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体育总局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复建33年来,该专业共培养了30届本专科毕业生,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不少人已成为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学者、国家优秀教练员、运动员。2012年,运动训练专业获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该专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明确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优化师资队伍,改善教学条件,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11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该专业突出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2002年以来,在世界武术锦标赛、亚运会、全运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共夺得金牌34枚、银牌38枚、铜牌25枚。近年来,学院通过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了上述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功能与作用:

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支撑专业是我院的核心专业,肩负着培养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体育及相关行业的理论基础扎实、运动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的重任。

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单一学科已很难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体育的功能定位由原来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逐渐演变为服务于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更要求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必须向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坚持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交融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体育专门人才。

     二、运动人体科学学科

运动人体科学学科是学院体育类五个本科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基础骨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学科是山东体育学院的传统强势和优势学科。自1998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筹备学科,“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学科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部分成果的学术水平已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攻关能力也得到国内同行专家、学者的认可和肯定。该学科的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运动训练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所开设课程包括实验课大部分面向全院其它专业,对其它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功能与作用:

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以运动与健康相结合作为建设与发展的基石,培养具备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体育学科门类的重要支撑学科。

发展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它是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产生的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型学科,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更加突出“运用体育的方法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这一主线。

 

 

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计划

实验教学条件总体情况

一、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验中心

(一)实验室基本配备情况

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验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管理人员2名,负责实验教学运行,学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仪器维修采购、安全保卫和后勤保障。

中心现有运动信息采集实验室1个、体育录播实验室1个、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1个;与专业相关的教学、训练、科研的仪器设备总值500多万元;拥有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现主要从事竞技体育图像采集与处理、运动员技术动作分析与诊断、数字体育运动虚拟现实、运动技术生物力学分析、体育系统仿真,体育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通达全部场馆和实验室的校园网,核心交换速率为10Gb/S,桌面接入速度均达到1Gb/S,这为下一步运用成熟的网络视频技术实现将运动场馆和实验中心连接,最终做到实验室和场馆的无缝融合提供了网络环境和技术基础。

(二)对本科教学活动的保障情况

实验中心现对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技术学等专业开放,满足各个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需要,每年完成18个实验项目,每年辐射受益学生达到1200多名。实验中心通过对外合作交流,接待国内多所高校专家、学者、教师、教练、运动员代表的参观和学习考察,带动了实验中心的建设。

(三)现行实验室管理体制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制定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学院于2010年12月颁布了《山东体育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山东体育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中均有明确规定,为了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在实验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学生的实践课学分、教学运行经费以及基地建设的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并在实验室管理、设备管理、设备采购、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等各方面都有相应规定。

实行实验中心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下的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负责全面工作,包括组织制定实验中心建设规划、人员聘任、仪器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接受实验中心全体人员的监督,确保实验中心的高效、有序运转,保证各项教学和研究任务的完成。

(四)问题分析及对策

实验中心技战术相关实验开设较少,尚未建立完备的技战术实验体系;由于两地办学,很多实验教学的优质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实验中心设备不够齐全,实验技术手段先进性不够,无法完全满足实验教学需要;

实验室专业科研与管理人才方面需进一步加强与培训,以满足实验中心在管理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实验中心运行机制需进一步探索,以求建立现代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达到最大利用化。

下一步,学院将加大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验中心建设力度,按照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实验课程改革,增设和更新实验项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室设施和实验教学所需条件,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一)实验室基本配备情况

 “运动与健康实验教学平台”以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为基础,新建3个功能实验室,改建2个原有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于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一类实验室,2008年又成为山东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立项单位,2008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仪器设备总值1137.0万元;且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素质优良、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业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11人,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5人,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2人,硕士学位4人。同时,还拥有一支各专业优秀教师组成的二十余人的兼职实验教师队伍。

(二)对本科教学活动的保障情况

实验中心承担了全院三个学科(体育学、教育学、艺术学)11个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特殊教育、舞蹈表演、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四个年级100多个班6200学生的17门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以及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中医学基础、推拿、临床医学基础、细胞生物学、药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组织胚胎学、体育康复、康复医学、营养学等多门课程。

(三)现行实验室管理体制

为加强实验教学,全面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工作改革,学院先后出台了《山东体育学院实验教学管理细则》,《山东体育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及实验课试讲制度》,《山东体育学院实验室开放有关规定》,《山东体育学院本科教学研制改造实验装置、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学观念、明确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建立了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运动人体教学实验中心队伍由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兼职实验教师组成。实验中心的教学与管理队伍采用固定编制、流动编制及聘用制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各实验课程负责人均通过公开招聘、由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并具有教授或副教授担任,实验指导教师在全院公开招聘,形成了一支以坚实的科研基础为依托、由实验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高素质师资队伍。实验技术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

(四)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大实验教学投资力度,各专业实验室的常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基本齐全,能够基本完成本科生的正常实验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院规模的扩大导致对实验教学设备需求量大,由于学院的经费紧张,致使各专业的提高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不能得到保障,制约了学科专业的发展;部分设备老化或损坏,急需维修或更新;实验教师队伍层次及规模跟不上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不够高等。

下一步,学院将加大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验中心建设力度,按照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实验课程改革,增设和更新实验项目,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室设施和实验教学所需条件,进一步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方案

    一、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验中心

    (一)建设目标: 通过运动技战术分析实验、多媒体辅助训练实验、运动视频解析实验和远程试验教学等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技战术理论与实践水平,培养分析、归纳、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基础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实验教学体系,努力把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验中心建设成为在国内体育院系中具备一流水平的高水平实验中心。

(二)建设内容: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验中心的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体育最本质的技战术出发,以计算机技战术分析软件开发、多媒体技战术分析、运动视频解析和远程试验教学为手段,加强在对抗性项目技战术分析理论与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并运用于训练和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在训练方面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实验中心要围绕运动技战术教学、训练与科研,形成了“训、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很多学生能够在本科阶段接触到了竞技体育前沿的科研工作。通过运动技战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比赛特征分析等实验,进一步加深了运动技战术分析理论的了解,并能够较好地掌握技战术分析的方法。

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验中心的建设,一是运用体育训练的视频分析软件,将数字视频技术引入到运动训练中,提供方便快捷的视觉反馈手段和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对专业技术动作提供多种形式的基于视频的深入分析,从而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效率,实现对动作视频的同步对比播放、基于视频手动绘图分析、动作视频叠加对比、动作冻结、运动轨迹显示与分析等,使学生通过视频图像把感觉和现实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优秀运动员技战术演示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录像反馈,促进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与改进,并建立直观的正确表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先进的技战术概念,不断改进技术动作提高学习效益;

二是要建立丰富的运动员技术视频数据库,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建立不同技术动作的训练课目,通过对动作视频的内容标注,能够对大量的动作视频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便于用户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视频。

三是运用运动视频解析软件,通过对运动视频的二维和三维解析对使学生对人体运动各环节的变化规律有了直观的认识;教师采用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使学生结合训练视频,在教室内任意计算机上与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摆脱了以往旧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各运动项目竞赛录像的分析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专项运动的基本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专业理论素养。

四是构建连通济南日照校区各场馆的网络会商平台,通过该实验室,专家可对学生技战术演练、校内教学实习进行会诊、督导。

   (三)具体建设项目:

整合运动信息采集实验室、体育录播实验室,建设运动视频解析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训练实验室、远程实验教学主实验室。

各实验室及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需要购置以下软硬件来实现:

1、购置运动视频分析系统,满足教师从事不同项目训练课的技战术动作的实时反馈与对比分析。

2、购置三维运动解析软件,使学生对人体运动各环节的变化规律有直观认识,促进学生对生物力学的理解,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3、购置可以通达所有实验室和运动场的运动视频采集系统,为运动视频分析系统提供素材,素材存储于专用视频服务器中。

4、购置可以通达所有实验室和运动场的视频交互系统,将分析和诊断结果及时反馈,用于提升训练水平。

5、购置网络实验管理系统,建设课程教学管理平台,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科学规划,管理与监控。

6、购置实验室监控系统,加强对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管理监控。

(四)经费需求:

1、实验中心整合。实验中心的改造,以及对部分实验室的功能进行调整与完善,整合改造费用约30万元。

2、仪器设备的购置费约需450万元。

3、实验室教学网站、教辅设施的完善。包括服务器,电脑、打印机、配套软件的购置约需10万。

4、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约需10万。

二、运动与健康实验教学平台

(一)建设目标:使实验教学服务于更多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实验项目数量从71个增加至 120个;实验的层次从基础型实验为主向基础型、提高型、综合型、创新设计型实验相结合过渡。

(二)建设内容: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一个“运动与健康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五个功能实验室,其中新建“运动人体机能评定实验室”、“运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运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整合“体质与健康测量评价实验室”和“运动康复实验室”。“运动与健康实验教学平台”以“活动―健康模式”为主题,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改变传统、分散、小而全的实验室建设形式,力求功能相对完善、空间布局相对集中,利用效率较高。为学院各本科专业提供创新型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重点支持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开设专业性、设计性的实验教学,同时也兼顾为研究生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师资培养的提供实践平台。根据实验室功能,统一配套仪器设备,购置实时无线骨骼肌脑组织氧含量监测系统、便携式心肺功能测试仪、12导心电测试仪等配套仪器设备,新建“运动人体机能评定实验室”、“运动风险评估实验室”;在原来的运动医学实验室基础上,购置部分体质监测评价相关仪器设备,增加综合型、创新型实验开设所需设备的购置数量;增加购置超净工作台、凝胶成像系统、RT-PCR仪、酶标仪、石蜡切片机、数码显微镜等,建设完善运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体质与健康测量评价实验室和运动康复实验室。各功能实验室在建设中突出特色,以先进合理的仪器设备配置和科学的管理,使之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

2、更新与完善实验教学项目的内容,修订实验教学大纲:主动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把握学科的前沿,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组合实验项目,突出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完善实验课教学大纲,增加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的层次从基础型实验为主向基础型、提高型、综合型、创新设计型实验相结合过渡,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达20%,实验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量达到5万人时数/年。

3、实验室条件建设:增加实验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环境;根据实验室功能,改建现有实验室环境。

4、经费需求:各功能实验室按照基本满足本科实验教学要求,同时兼顾实验设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的原则进行建设,完善和提高设备的层次质量和数量,预计需要投入400余万元的资金。

     三、体能训练与恢复实验教学平台

(一)建设目标:一年内完成平台下设的体能训练实验室、功能性训练实验室和体能恢复实验室的建设。承担起大量的实验项目,做到受益学生面广,对为精品课程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和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二)建设内容:

1、实验室整合

根据实验中心的功能需要,统一布局房间,统一配套仪器设备,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减少房屋的闲置和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本科实践教学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购置质量、房屋和实验材料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实验教学大纲的完善与修订

体能训练与恢复实验中心的建立将加强学生实践环节、优化实践教学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组合实验项目,突出学科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对完善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增加设计性、创新型、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

3、实验条件建设与改善

增加实验经费的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按照体能训练与恢复实验中心项目的建设要求,统一购置仪器设备,普遍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提高实验项目的水平和层次,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4、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的改进

在实践教学关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的手段,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信息量大,演示方便的优势,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5、实验教学网站的建设

    在学院网站和精品课程网站上,新建实验教学网站,把实验教学资源上网、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自我学习,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6、实验中心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

新增专职或兼职实验室管理与技术人员,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掌握新购置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技能,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仪器的高效使用。

(三)经费需求:项目预计需要投入200余万元。

四、运动技战术分析实验教学平台

(一)建设目标:建立完善的运动技战术分析与诊断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运用软件综合分析运动技战术的能力;建设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的在线学习。

(二)建设内容:运动技战术分析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整合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建设运动技战术分析实验室;并建设网络实验教学平台。

运动技战术分析实验室通过运用技战术统计与分析软件,对各运动项目比赛中的各项技战术进行测定与分析,是学生了解技战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就一场比赛视频做出相应的技战术分析。技战术分析主要覆盖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网球、足球、跆拳道、拳击等项目,通过该实验项目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不同运动项目及战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构建训练视频资料库,满足教师对授课监控视频的编辑及视频资料的存取及在线观看的需要,实现了学生的在线学习。

项目的建设,需要购置以下软硬件来实现:

1、购置专用视频服务器,建立训练视频资料库,满足教师对授课监控视频的编辑及视频资料的存取及在线观看的需要。

2、购置实验用计算机,建设技战术分析实验室计算机机房,满足技战术诊断与分析实验的需要,提高学生从事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并为学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提供帮助。

3、购置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在线学习。

 

实验中心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

一、组织结构:

(一)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验中心组织结构

(二)运动与健康实验教学平台组织结构

 

 

 

 

 

(三)体能训练与恢复实验教学平台组织机构

 

(四)运动技战术分析实验教学平台

 

    二、运行机制:

上述四个项目获得批准后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和高效运行。

  (一)组织领导

按照管理体制对项目进行具体分工,实行专人专项负责制。项目组长定期检查,定期汇报实验中心建设与运行情况。

 (二)管理制度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制定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学院于2010年12月颁布了《山东体育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山东体育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中均有明确规定,为了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在实验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学生的实践课学分、教学运行经费以及基地建设的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并在实验室管理、设备管理、设备采购、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等各方面都有相应规定。

实行实验中心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下的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负责全面工作,包括组织制定实验中心建设规划、人员聘任、仪器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接受实验中心全体人员的监督,确保实验中心的高效、有序运转,保证各项教学和研究任务的完成。

(三)资金运行

实验中心制定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严格按省财政厅批复的项目进行预算执行,实行专款专用,学院保证按照实验中心的建设规划和上级要求匹配的经费建设。

实验中心应从自身发展需要和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出发,制定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组织校内外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严格执行专家论证和上级批准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同时,为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制定实验中心开放运行制度,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实行资源共享。实验室经费由实验中心领导小组监督,实验中心工作小组研究使用,按照功能实验项目性质归类使用,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

(四)后勤服务

在后勤保障方面,学校对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实验设施条件采取倾斜政策,实行物业化管理,安全、卫生、水电暖、网络设备的维修,管理均有专人负责。安全保障方面,实验中心将装有安全监视系统、防火系统,为中心的安全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中心防火责任人制,定期开会研讨,定期检查安全隐患,定期更换灭火器等防火设施,保证应急设施完备可用。

(五)经费筹措

四个项目基本建设所需1300余万元申请省财政拨款支持,后续的建设从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经费中筹措。

(六)项目实施

项目批准后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确保建设的顺利完成和高效运行。

1、组织领导

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牵头,设立实验中心主任,副主任,负责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制定、论证。从自身发展需要和提高教学水平出发,制定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并严格执行专家论证和上级批准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同时成立由实验中心主任、实验技术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组成的实验中心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实验设备的安装、调试及验收工作。

2、资金管理

实验中心制定严格的建设经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项目审批部门批复的项目及预算执行,实行专款专用,同时建立严格的审计和监督制度,建设经费由学校相关部分及实验中心领导小组监督,实验中心工作小组研究使用,提高经费的利用效率。

3、仪器设备购置与管理

所有建设项目的仪器设备购置统一由学校组织,采用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学院参与招标、检验等工作。所有投资购置的仪器设备将纳入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实验中心设备出现故障,按要求统一填写《实验室设备维修申请表》,维护维修经费一般从实验费开支,数额较大的由中心向设施设备处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后从学院仪器设备维修费支出,保证各类设备在正常损耗前提下能随需随修,完全不会影响实验中心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

 

学校基本情况表

全日制在校生

6900 人

普通本专科生

6654人

研究生人数

253人

固定资产总值

59740万元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5853万元

专任教师

832人

实验教师

35人

实验技术人员

60人

校舍总面积

56.37万M2

教学实验用房面积

22986M2

学校本科专业现状

学科门类名称

本科专业名称

在学人数

首次招生时间(仅填近6年)

教育学

体育教育

775

 

教育学

运动训练

3043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133

 

教育学

特殊教育

202

 

教育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23

 

教育学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427

 

教育学

运动人体科学

119

 

教育学

运动康复

150

2010

教育学

休闲体育

127

2010

文学

英语

194

 

文学

新闻学

 

 

理学

应用心理学

124

2007

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4

2007

管理学

体育经济与管理

174

2009

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

272

 

艺术学

舞蹈表演

418

 

艺术学

舞蹈编导

 

 

艺术学

表演

69

2007

艺术学

播音主持与艺术

 

 

 

 

 

 

 

 

 

 

 

 

 

 

共   5 个门类

共 19 个专业

共      6654    人

 

 

 

 

 

(可加页)


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现状与建设目标汇总表(一)

填报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序号

实验中心名称

实验中心性质

现   状

支持学科数

支持专业数

年服务学生数

功能实验室数

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

实验项目

每年实验工作量

网上辅助教学

现有仪器设备值(万元)

总人数

高级职称人数

硕士以上人数

总项目数

基本型项目数

提高型项目数

创新型项目数

总人时数

开放实验人时数

1

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验中心

1

2

5

1140

3

53

28

46

18

13

5

0

5737

1650

1

410

 

 

 

 

 

 

 

 

 

 

 

 

 

 

 

 

 

 

 

 

 

 

 

 

 

 

 

 

 

 

 

 

 

 

 

 

 

 

 

 

 

 

 

 

 

 

 

 

 

 

 

2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1

1

5

6238

6

11

2

6

71

38

31

2

60000

1600

1

852

 

 

 

 

 

 

 

 

 

 

 

 

 

 

 

 

 

 

 

 

 

 

 

 

 

 

 

 

 

 

 

 

 

 

 

 

 

 

 

 

 

 

 

 

 

 

 

 

 

 

 

 

 

 

 

 

 

 

 

 

 

 

 

 

 

 

 

 

中心性质:1基础,2专业,3综合。建设形式:1续建,2新组建。网上辅助教学:1有,2无。


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现状与建设目标汇总表(二)

填报单位:山东体育学院

序号

实验中心名称

建设形式

建 设 目 标

投资总额(万元)

申请财政专项资金(万元)

启动建设年度

建设周期(月数)

支持学科数

支持专业数

服务学生数

功能实验室数

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

实验项目

每年实验工作量

网上辅助教学

总人数

高级职称人数

硕士以上人数

总项目数

基本型项目数

提高型项目数

创新型项目数

总人时数

开放实验人时数

1

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验中心

1

4

10

2000

5

81

40

67

65

31

18

16

25907

3890

500

500

2013

12

2

运动与健康实验教学平台

2

4

12

7659

9

19

5

10

120

44

59

17

36800

3360

400

400

2014

12

3

运动技战术分析实验教学平台

2

4

10

2370

4

66

36

57

36

21

13

0

13096

3250

200

200

2015

12

体能训练与恢复实验教学平台

2

4

16

7230

6

59

29

47

98

43

50

5

19067

3150

200

200

2015

12

建设形式:1续建,2新组建


 校级学术委员会审议意见表

 

对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计划的审议意见: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骨干学科体育教学与训练实验中心、体能训练与恢复实验教学平台、运动技战术分析实验教学平台以及运动人体科学骨干学科运动与健康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规划方案,经校级学术委员会审议,结论如下:

建设规划发展目标明确,方案规划准确、全面、可行,对我院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骨干学科实验中心建设经费的投入符合实际条件,经费预算合理可行;计划新增仪器设备规划合理,并与原有设备衔接配套,能满足本科学生的基础实验教学;增设实验项目规划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规划的运行机制科学合理,有利于发挥教学、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一致同意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规划。

 

表决结果: 20 票同意 0 票反对  0  票弃权

学术委员本人签名

韩 冬

 

吴耀宇

 

潘耀滨

 

迟荣国

 

张艳霞

 

陈 万

 

谷忠德

 

林晓光

 

葛新发

 

姜 明

 

毛德伟

 

钟亚平

 

王必琪

 

高 艳

 

王津秋

 

章 岚

 

孙 健

 

潘力平

 

刘美奋

 

魏 平

 

 

济南校区
地址:济南市世纪大道10600号
联系电话:0531-89655015   传真:0531-89655012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
鲁ICP备19044059号-1
日照校区
地址:日照市山东路685号
联系电话 0633-8773111

鲁公网安备 37011202001292号